內蒙古:延長產業鏈條
2024/05/30大食物觀是“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、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、要蛋白,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”的一種觀念,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。如何更好理解大食物觀?各地在踐行大食物觀方面有何舉措、成效,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?請看來自地方的報道。
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草原俠食品有限公司里,每天有2噸左右的牛羊肉被精細分割或加工成各種預制菜出售。公司總經理呼兵表示,考慮到近期牛肉行情,今年還準備上線牛肉干生產線,提升產品附加值,預計精深加工后的產品附加值至少提升30%以上。作為在鄂爾多斯率先實現羊雜按克賣的企業家,呼兵深知延長農畜產品產業鏈的意義。
鄂托克前旗農牧局副局長張慧介紹,近年來,鄂托克前旗持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,實現變銷售“原字號”產品向銷售“優字號”“精字號”“特字號”產品轉變。2023年,農畜產品加工業產值近48億元、加工量約54萬噸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%,農畜產品加工產值與農牧業總產值比達1.9∶1。
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,國家的“糧倉”“奶罐”“肉庫”,內蒙古近年來通過大力引進精深加工企業,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、加強冷鏈物流建設、強化金融服務、加強要素保障等舉措,深入推進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,加快補齊自治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短板,促進規模化、產業化、品牌化發展,推動農牧業由產量大區向產業強區轉變。
提到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,就不得不提俄體鎮的特色食品——“水晶”餃子。俄體鎮全發村世鑫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振明介紹,公司主要生產“水晶”餃子等馬鈴薯制品,每年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。
科爾沁右翼前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丁祥彬介紹,近年來,科爾沁右翼前旗依托當地優勢資源,緊盯市場需求,推動實施“一鄉一業”“一村一品”專業化、品牌化、特色化發展,努力打好土特產“創新牌”,一些特色農畜食品不斷涌現。
俄體鎮天甲粉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天甲說,合作社通過銷售訂單收購模式與公司合作,有效提高了種植戶和合作社的收入。
近年來,內蒙古構建起牛羊肉、馬鈴薯等農畜產品“營養好、聞著香、味道美、有特色”的品質評價體系,已建成優勢特色農畜產品品質指標數據庫,收錄品質指標數據11.3萬個。與此同時,大力培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,在全國率先開展畜牧業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試點建設。內蒙古獲得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認證的農畜產品達到4328個,產量達1576.43萬噸。
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趙玉生介紹,下一步內蒙古將重點建設好168個農牧業產業園區,引導產業向加工園區集聚,促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,變賣“肉牛肉羊”為“牛肉羊肉”,推動延鏈補鏈強鏈。同時,堅持“糧頭食尾、畜頭肉尾、農頭工尾”的發展思路,布局建好“菜籃子、果籃子、藥籃子、花籃子、菌籃子”基地,著力培育新增長點。
申明: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與網站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,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,我們協調給予處理(或刪除)。如不同意本網之轉載,請及時告知本網撤除。電話: 0471-4223080
2024西南奶業大會暨展覽會
2024年10月11-13日
成都·天府農業博覽園歡迎您!